了解除中国外5个国家的传统习俗,了解他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好玩的老玩具教学反思

了解除中国外5个国家的传统习俗,了解他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



1、了解除中国外5个国家的传统习俗,了解他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

日本国(Japan),简称日本。它位于亚洲的东部,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1.236亿,主要宗教有佛教、神道教、基督教,有许多人兼信两种以上宗救。日语为国语,部份中老年人懂汉语,大部分商人会英语。首都东京(Tokyo),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1。1972年9月29日同我国恢复外交关系。日本有“第3经济大国”、“樱花之国”、“造船王国”、“贸易之国”、“钢铁王国”等美称,日本与中国1水之隔,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的历史源远流长,日本人的许多风俗习惯都可以从中国找到根,日本人对中国的文化表现出1种特有的尊重。那么与日本人交往,首先得学会日本人的基本礼仪,如互递名片、握手、打招呼等,如果能够把其礼仪模仿得维妙维肖,那么与日本人的会见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日本人办事显得慢条斯理。对自己的感情常加以掩饰,不易流露,不喜欢伤感的对抗性的和针对性的言行、急躁的风格。所以,在与日本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没有耐性的人,常常会闹得不欢而散。   

1、 带着敬意介绍他人,鞠躬也是1门艺术。在日本,当小孩子上学时,“尊敬”的概念就已深入脑海。对于游客而言,1个简单的点头或摆出要鞠躬的意思通常就已足够。在介绍或提及他人时,鞠躬的时间长短和鞠躬的幅度大小都是很有讲究的。例如,介绍朋友时,可能只需要以30度角快速鞠躬即可;但在介绍办公室里职位较高的人时,需要以70度角缓慢地鞠躬。具体如何鞠躬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社会地位和场合。除了鞠躬外,适当地介绍他人也很重要。例如,当你称呼史密斯博士为史密斯时,史密斯本人可能会觉得有点被怠慢了。同样,如果你在称呼日本人时,没有在他们的名字后面加上敬语“san”时,他们也会觉得自己被怠慢了。若你要特别表示自己的敬意时,还要在名字后面加上敬语“sama”(意思为“大人”或“殿下”)。通常,儿童很喜欢你们直呼他们的名,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在女孩和男孩的名后面分别加上“chan”或“kun”。    2 、餐桌礼仪。你需要记住以下几点:如果你参加晚宴并要喝酒时,在举杯喝酒前需要等待1会儿。会有人给每个人倒酒的,而且有些人还会带头讲上几句话,再举杯说“干杯”。 在大多数日本餐厅里,你会得到1块小湿巾。在吃饭前,用这块湿巾擦手,然后小心折叠好放在桌子1边。不用将这块湿巾当作餐巾用,也不可以用来擦脸。吃面的时候要发出“啧啧”的声音,在这里大声吃面表示你吃得很香。事实上,进食如拉面等热食是需要发出声音的,这是1种礼貌,表示你很享受这餐饭。当你用筷子吃饭时,你可以将碗端到嘴边吃,特别是当你吃米饭时。 在你吃饭前,无论你是吃了1顿有7道菜的大餐,还是仅仅是超市里的简餐,你都需要先说1句“itadakimasu”,表示“我很高兴地享用”,这是也是1种礼仪。   

3、 没有小费。在日本是不需要给小费的。事实上,给小费的行为是无礼的。你所需支付的服务费用已经包括在总价里了,所以为什么还要多付钱呢?如果你在像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并且不会说日语时,服务员可能会拿走你碰巧留下的小费。  

4、 筷子。在1些餐厅里你可能需要用到筷子。如果你不是很熟练的话,试着提前练习1下,使用筷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在某些日本人的脑海里,总有些错误的想法,对日本的“独特性”无限扩大,如日本是个岛国,日本是唯11个有4季的国家,外国人不了解日本,只有日本人可以熟练地使用筷子等等。所以,如果你和1个日本人1起用餐时,当他们因为你对日本餐饮十分熟悉而感到不可思议时,你不要感到惊讶。  5 、脱鞋。在住房玄关处,大多数商行和旅店的入口处,你需要脱鞋。通常你的鞋子会被放在1个小架子上,然后给你1双客人用的拖鞋供你使用。许多日本人还会随身带上1双室内拖鞋以防万1。当你需要坐在榻榻米上时,绝对不要穿着拖鞋。在洗手间里还有专门的拖鞋。如果你穿着拖鞋走过不干净的亚麻油地板,然后再次进入了房子的客厅,这将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6 、口罩。灭菌口罩在日本非常普遍,你经常可以看到戴着口罩的工薪族、白领和工人。 除了防止病菌外,大概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这些人不想将自己暴露出来吧。   

7、 集体主义。当1群高校学生被问到今天儿童们所面临到的危险是什么时,大部分都会回答是“个人主义”。日本社会非常注重群体,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性。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日本人是1群在用钢筋水泥铸成的“蜂房”里的工蜂呢?当然不是。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是相当克制的。当你作为个体出现在这个社会里时,你有很多事情不可以做,如不能在公共场合里使劲吸气,最好不要边走边吃,在拥挤的公共场合如火车或公交车上避免用手机通话等。   8 、沐浴。在日本现代社会里仍然有公共澡堂。从新宿到4国小镇,浴室随处可见。温泉也是周末远足的好去处。和西方文化不同的是,日本人沐浴前要先冲洗1下,然后再进入温泉里泡上10分钟、20分钟或30分钟。如果你恰巧去日本人家里做客时,你会被邀请第1个洗澡,通常在晚餐前。但是你必须要注意绝对不要把洗澡水弄脏。  9 、说英语。日本人1般会以为所有的西方人都会讲英语。所以在路途中,你可能会遇到以下事情:会有1群身着普鲁士制服的学生在十字路口向你大喊“哈罗,哈罗,哈罗”。 会有路人走向你,直接用英语问你“你来自哪儿”。友好吗?当然。但是我想这大概会让不会说英语的游客们感到困扰。尽管你可能会说其他语言,但是在这里默认的语言就是英语。无论你是否会说日语,许多日本人会坚持用他们有限的英语跟你交流。  10 、安全。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日本,对罪犯的恐惧非常大,尤其是在日本人中间。在日本有谋杀案件发生。人们有被袭击的,抢劫的,攻击的,强奸的,殴打的和诈骗的。尽管如此,日本的犯罪率还是比较低的。至少如果你没有赶上最后1班火车时,你可以睡在公园长凳上,或者1群5岁的小男孩可以自己步行1公里去上学。   日本精心保护传统文化   日本的博物馆多如牛毛,有国立的、私人的、民间社团的。最有意思之处不在数量之多,而在于内容繁杂,5花8门,为1部书、1幅画、1种民间小吃都能建博物馆。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博物馆,它们不但是日本民族文化的载体,更对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为千年古书修博物馆   日本博物馆大都馆藏丰富,但也有特立独行的,比如宇治市的源氏物语博物馆,就是为1本书而建的。《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巅峰之作,1000年来始终以各种形式伴随1代代日本人成长,被视为日本传统文化的珍宝。因书中大量篇幅均以宇治为舞台,于是,博物馆便建在了宇治市的青山绿水之间。   博物馆并不大,古朴大方的日本庭院中,展示的虽是古典内容,却巧借现代形式。特别是环绕展厅的32面巨大电视屏幕,变换着4季风情,和《源氏物语》中那些借景抒情的诗文片断很相称。小电影院上映的是小说男女主人公的凄婉爱情悲剧。也许为使传统文化更容易为年轻人接受,电影居然是动画片。   介绍主要人物的屏风古色古香,上面的人物却全是可爱的卡通形象。人物简介没1句生涩文字,使用了“任性的小姑娘”、“坏脾气的老爷爷”等字眼,即使小孩子也能看懂。此外,馆内还有多媒体资料库、《源氏物语》占卜室等符合大众品位的展厅。少女们到占卜室里,半开玩笑地为爱情算上1卦,而小孩子则更爱看以画为主的作品介绍。让更多人从更多角度爱上这本书,使其深入人心,永远流传下去,大概就是这个博物馆开设的目的吧。   为1幅画建博物馆   在京都闹市区,还有家著名的美术品博物馆———何必馆。何必馆出名是因为1幅画。据说,馆长尾川芳友在20多岁时第1次看见画家村上华岳的《太子树下禅那图》,为之折服,对世界、甚至对生死都有了新感悟。20年后,尾川终于购得此画,并修建了美术馆将其珍藏。后来,何必馆又收藏了很多作品,但那幅珍贵的《太子树下禅那图》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独占了最高层的1间展室。为1幅画建博物馆,无疑体现出收藏家的执著,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挚爱由此可见1斑。这也是尽管门票相对昂贵,日本许多私人博物馆仍颇受欢迎的原因。   传统也是1种收藏   人们常感叹日本这个国家太善于保留传统。殊不知,在现代社会中,若不拿出珍爱收藏品1样的热情,传统的东西实在太容易消逝了。   大阪附近有个“金平糖迷你博物馆”。金平糖是15世纪葡萄牙人带到日本的甜食。在白糖稀少的年代是小孩子的最爱,不过近些年来已很少见了。为了不让它从生活中消失,金平糖博物馆利用讲座和体验活动的方式唤起青少年对金平糖的喜爱。该馆馆长认为,舶来的金平糖经过几百年,早已成为日本传统的1部分,若就此消失令人悲哀。类似的“老玩具博物馆”、“旧0食博物馆”、“酒类博物馆”在日本还很多。看似无聊,但在高科技现代社会感受1下单纯和质朴,也不失为1件好事。   在大阪近郊,还有个传统民居博物馆,那里聚集了日本各地的传统建筑。光有外形还不够,博物馆还配合各地节日举办活动。今年元旦期间,就举办了“年糕汤总汇”。不同民居里准备了口味各异的年糕汤,去晚了,居然还买不上。很多家长希望让孩子从视觉、听觉和味觉上全方位感受民俗,还有些老人借此机会又感受了1下家乡风味。   民居博物馆还算中规中矩,而有些博物馆就有点“小题大做”了。京都因历史悠久,博物馆遍地开花,编绳、扇,甚至酱油、包袱皮之类的博物馆数不胜数,细分到了极致。5花8门的博物馆留住了日本民间艺术和习俗,也透露出了日本人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保护。   朋友:你将所要问题上百度查询吧,问问里放不下这么多文字呀。



2、好玩的老玩具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知道玩具是多种多样的,并探索玩具的玩法,体验玩玩具的乐趣。幼儿能完整说出玩具的名称及玩法,学会说〝我带的玩具是—〞、“我会玩—〞。能和同伴1起玩玩具,体验分享的乐趣。探素、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准备:各种玩具、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1定与同伴分享的经验。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交流,启发,小组探究得出制作材料、制作过程、制作方法。开阔了思路,做到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觉得作为教师能放手时就得放手,给学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明显优于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



3、传统民俗保护方法

日本国(Japan),简称日本。它位于亚洲的东部,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1.236亿,主要宗教有佛教、神道教、基督教,有许多人兼信两种以上宗救。日语为国语,部份中老年人懂汉语,大部分商人会英语。首都东京(Tokyo),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1。1972年9月29日同我国恢复外交关系。日本有“第3经济大国”、“樱花之国”、“造船王国”、“贸易之国”、“钢铁王国”等美称,日本与中国1水之隔,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的历史源远流长,日本人的许多风俗习惯都可以从中国找到根,日本人对中国的文化表现出1种特有的尊重。那么与日本人交往,首先得学会日本人的基本礼仪,如互递名片、握手、打招呼等,如果能够把其礼仪模仿得维妙维肖,那么与日本人的会见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日本人办事显得慢条斯理。对自己的感情常加以掩饰,不易流露,不喜欢伤感的对抗性的和针对性的言行、急躁的风格。所以,在与日本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没有耐性的人,常常会闹得不欢而散。   

1、 带着敬意介绍他人,鞠躬也是1门艺术。在日本,当小孩子上学时,“尊敬”的概念就已深入脑海。对于游客而言,1个简单的点头或摆出要鞠躬的意思通常就已足够。在介绍或提及他人时,鞠躬的时间长短和鞠躬的幅度大小都是很有讲究的。例如,介绍朋友时,可能只需要以30度角快速鞠躬即可;但在介绍办公室里职位较高的人时,需要以70度角缓慢地鞠躬。具体如何鞠躬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社会地位和场合。除了鞠躬外,适当地介绍他人也很重要。例如,当你称呼史密斯博士为史密斯时,史密斯本人可能会觉得有点被怠慢了。同样,如果你在称呼日本人时,没有在他们的名字后面加上敬语“san”时,他们也会觉得自己被怠慢了。若你要特别表示自己的敬意时,还要在名字后面加上敬语“sama”(意思为“大人”或“殿下”)。通常,儿童很喜欢你们直呼他们的名,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在女孩和男孩的名后面分别加上“chan”或“kun”。    2 、餐桌礼仪。你需要记住以下几点:如果你参加晚宴并要喝酒时,在举杯喝酒前需要等待1会儿。会有人给每个人倒酒的,而且有些人还会带头讲上几句话,再举杯说“干杯”。 在大多数日本餐厅里,你会得到1块小湿巾。在吃饭前,用这块湿巾擦手,然后小心折叠好放在桌子1边。不用将这块湿巾当作餐巾用,也不可以用来擦脸。吃面的时候要发出“啧啧”的声音,在这里大声吃面表示你吃得很香。事实上,进食如拉面等热食是需要发出声音的,这是1种礼貌,表示你很享受这餐饭。当你用筷子吃饭时,你可以将碗端到嘴边吃,特别是当你吃米饭时。 在你吃饭前,无论你是吃了1顿有7道菜的大餐,还是仅仅是超市里的简餐,你都需要先说1句“itadakimasu”,表示“我很高兴地享用”,这是也是1种礼仪。   

3、 没有小费。在日本是不需要给小费的。事实上,给小费的行为是无礼的。你所需支付的服务费用已经包括在总价里了,所以为什么还要多付钱呢?如果你在像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并且不会说日语时,服务员可能会拿走你碰巧留下的小费。  

4、 筷子。在1些餐厅里你可能需要用到筷子。如果你不是很熟练的话,试着提前练习1下,使用筷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在某些日本人的脑海里,总有些错误的想法,对日本的“独特性”无限扩大,如日本是个岛国,日本是唯11个有4季的国家,外国人不了解日本,只有日本人可以熟练地使用筷子等等。所以,如果你和1个日本人1起用餐时,当他们因为你对日本餐饮十分熟悉而感到不可思议时,你不要感到惊讶。  5 、脱鞋。在住房玄关处,大多数商行和旅店的入口处,你需要脱鞋。通常你的鞋子会被放在1个小架子上,然后给你1双客人用的拖鞋供你使用。许多日本人还会随身带上1双室内拖鞋以防万1。当你需要坐在榻榻米上时,绝对不要穿着拖鞋。在洗手间里还有专门的拖鞋。如果你穿着拖鞋走过不干净的亚麻油地板,然后再次进入了房子的客厅,这将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6 、口罩。灭菌口罩在日本非常普遍,你经常可以看到戴着口罩的工薪族、白领和工人。 除了防止病菌外,大概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这些人不想将自己暴露出来吧。   

7、 集体主义。当1群高校学生被问到今天儿童们所面临到的危险是什么时,大部分都会回答是“个人主义”。日本社会非常注重群体,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性。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日本人是1群在用钢筋水泥铸成的“蜂房”里的工蜂呢?当然不是。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是相当克制的。当你作为个体出现在这个社会里时,你有很多事情不可以做,如不能在公共场合里使劲吸气,最好不要边走边吃,在拥挤的公共场合如火车或公交车上避免用手机通话等。   8 、沐浴。在日本现代社会里仍然有公共澡堂。从新宿到4国小镇,浴室随处可见。温泉也是周末远足的好去处。和西方文化不同的是,日本人沐浴前要先冲洗1下,然后再进入温泉里泡上10分钟、20分钟或30分钟。如果你恰巧去日本人家里做客时,你会被邀请第1个洗澡,通常在晚餐前。但是你必须要注意绝对不要把洗澡水弄脏。  9 、说英语。日本人1般会以为所有的西方人都会讲英语。所以在路途中,你可能会遇到以下事情:会有1群身着普鲁士制服的学生在十字路口向你大喊“哈罗,哈罗,哈罗”。 会有路人走向你,直接用英语问你“你来自哪儿”。友好吗?当然。但是我想这大概会让不会说英语的游客们感到困扰。尽管你可能会说其他语言,但是在这里默认的语言就是英语。无论你是否会说日语,许多日本人会坚持用他们有限的英语跟你交流。  10 、安全。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日本,对罪犯的恐惧非常大,尤其是在日本人中间。在日本有谋杀案件发生。人们有被袭击的,抢劫的,攻击的,强奸的,殴打的和诈骗的。尽管如此,日本的犯罪率还是比较低的。至少如果你没有赶上最后1班火车时,你可以睡在公园长凳上,或者1群5岁的小男孩可以自己步行1公里去上学。   日本精心保护传统文化   日本的博物馆多如牛毛,有国立的、私人的、民间社团的。最有意思之处不在数量之多,而在于内容繁杂,5花8门,为1部书、1幅画、1种民间小吃都能建博物馆。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博物馆,它们不但是日本民族文化的载体,更对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为千年古书修博物馆   日本博物馆大都馆藏丰富,但也有特立独行的,比如宇治市的源氏物语博物馆,就是为1本书而建的。《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巅峰之作,1000年来始终以各种形式伴随1代代日本人成长,被视为日本传统文化的珍宝。因书中大量篇幅均以宇治为舞台,于是,博物馆便建在了宇治市的青山绿水之间。   博物馆并不大,古朴大方的日本庭院中,展示的虽是古典内容,却巧借现代形式。特别是环绕展厅的32面巨大电视屏幕,变换着4季风情,和《源氏物语》中那些借景抒情的诗文片断很相称。小电影院上映的是小说男女主人公的凄婉爱情悲剧。也许为使传统文化更容易为年轻人接受,电影居然是动画片。   介绍主要人物的屏风古色古香,上面的人物却全是可爱的卡通形象。人物简介没1句生涩文字,使用了“任性的小姑娘”、“坏脾气的老爷爷”等字眼,即使小孩子也能看懂。此外,馆内还有多媒体资料库、《源氏物语》占卜室等符合大众品位的展厅。少女们到占卜室里,半开玩笑地为爱情算上1卦,而小孩子则更爱看以画为主的作品介绍。让更多人从更多角度爱上这本书,使其深入人心,永远流传下去,大概就是这个博物馆开设的目的吧。   为1幅画建博物馆   在京都闹市区,还有家著名的美术品博物馆———何必馆。何必馆出名是因为1幅画。据说,馆长尾川芳友在20多岁时第1次看见画家村上华岳的《太子树下禅那图》,为之折服,对世界、甚至对生死都有了新感悟。20年后,尾川终于购得此画,并修建了美术馆将其珍藏。后来,何必馆又收藏了很多作品,但那幅珍贵的《太子树下禅那图》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独占了最高层的1间展室。为1幅画建博物馆,无疑体现出收藏家的执著,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挚爱由此可见1斑。这也是尽管门票相对昂贵,日本许多私人博物馆仍颇受欢迎的原因。   传统也是1种收藏   人们常感叹日本这个国家太善于保留传统。殊不知,在现代社会中,若不拿出珍爱收藏品1样的热情,传统的东西实在太容易消逝了。   大阪附近有个“金平糖迷你博物馆”。金平糖是15世纪葡萄牙人带到日本的甜食。在白糖稀少的年代是小孩子的最爱,不过近些年来已很少见了。为了不让它从生活中消失,金平糖博物馆利用讲座和体验活动的方式唤起青少年对金平糖的喜爱。该馆馆长认为,舶来的金平糖经过几百年,早已成为日本传统的1部分,若就此消失令人悲哀。类似的“老玩具博物馆”、“旧0食博物馆”、“酒类博物馆”在日本还很多。看似无聊,但在高科技现代社会感受1下单纯和质朴,也不失为1件好事。   在大阪近郊,还有个传统民居博物馆,那里聚集了日本各地的传统建筑。光有外形还不够,博物馆还配合各地节日举办活动。今年元旦期间,就举办了“年糕汤总汇”。不同民居里准备了口味各异的年糕汤,去晚了,居然还买不上。很多家长希望让孩子从视觉、听觉和味觉上全方位感受民俗,还有些老人借此机会又感受了1下家乡风味。   民居博物馆还算中规中矩,而有些博物馆就有点“小题大做”了。京都因历史悠久,博物馆遍地开花,编绳、扇,甚至酱油、包袱皮之类的博物馆数不胜数,细分到了极致。5花8门的博物馆留住了日本民间艺术和习俗,也透露出了日本人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保护。   朋友:你将所要问题上百度查询吧,问问里放不下这么多文字呀。



4、兔爷是老玩具为何观音 不是

兔爷是美丽的传说,是中国传统文艺。观音是外来的佛文华,是1种信仰。



5、求1些关于中国老玩具的资料、



6、求1些关于中国老玩具的资料、

泥叫叫 泥叫叫是1种可以吹的哨子,它5颜6色,外表涂上油后,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儿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种,如:鸟哨、鱼哨、猪哨等。 贵州黄平泥哨 陶响球 陶响球是1种重要原始乐器,也是最早的声音玩具。出土的陶响球都是陶质的球形,中间是空的, 里面装有弹子或沙粒,摇动时哗哗作响。 9连环 起源于古代民间,在清代,妇女儿童都喜欢玩9连环。9连环被国外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巧妙的玩具之1,其奥妙是开解方法的巧妙和复杂。 拨浪鼓 拨浪鼓本来是1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拨浪鼓是1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1,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4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亮悦耳。 山西布艺玩具 打腰鼓 陀螺 不倒翁 弹弓 万花筒 吹糖人 小鸡窝(北京) 河北新城泥公鸡 旋木娃娃(山东郯城) 刻花葫芦(甘肃 ) 白釉彩绘陶猫(山西运城) 水斗(江苏无锡) 民间玩具之1:岁时节令玩具

1、民间岁时节令玩具 中国是1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几千年来,农业1直是立国之本,所以对农时的节气节令非常重视,它们贯穿於人们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岁时节令民俗。在各种岁时民俗活动中,都少不了民间玩具的参与。现按时间顺序排列1下: 春节:是1年1度中最为热闹的节日,各种民间玩具在过年前近1个月时间就开始销售。春节庙会是民间玩具最为集中的热卖之地。在北京传统庙会上,常见的传统玩具有近百种,如风车、花灯、空竹、陀螺、削木玩具、风筝泥塑、纸花、益智玩具等等 。 2月2:河南人祖庙会卖「泥泥狗」各类泥玩具。 立春:民间有春鸡(多为布制和泥哨)、春牛(捏泥玩具)。 清明:放风筝。寒食节(原是在清明前的

1、2日。后来,民间将它与扫墓祭祀的清明 节合2为1。):北方有面塑「寒燕」。 端午节(5月初5):各种香包。 7夕:7月7「乞巧节」,宋代都城卖「摩合罗」等泥玩具。 7月十5:北方黄河流域普遍有送「面羊」习俗。 8月十5:中秋节,民间使用月饼模和巧果模制作月饼和点心。 北京和南京有泥塑「兔儿爷」和「兔子王」等玩具。 十月至年底:开始准备年货,包括各种玩具。 民间玩具之2:人生礼仪玩具 人的1生,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都经历了人生礼仪,甚至当人还未出生时,妇女们就开始了「乞子」活动。从出生到满月、周岁,再到成人、恋爱和结婚、祝寿、葬礼,玩具艺术都伴随著这1系列人生礼仪。

1、乞子活动:由希望生子的妇女到当地的娘娘庙等神庙烧香祭拜,并买回象徵子嗣的「大阿哥」或「泥泥狗」1类的泥玩具。

2、生子和满月:这是人生重要的开始阶段,当孩子出生时,亲友们都将送来贺礼,祖母和姥姥更是忙碌,这些礼品中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日用品和玩具,如童衣、童鞋,布老虎、童枕等。

3、周岁: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中国民间从南到北都有「抓周」习俗,让孩子自己任意抓取身边摆放的物品,其中不乏小儿玩具。

4、成长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玩的玩具很多,甚至用来镇宅拴魂的石狮子都成了孩子的玩具。羊拐、布娃娃、布口袋、翻花、连环玩具、陶模等等都是孩子离不开的玩物。有的地方在孩子长到12岁时,举行成丁礼,以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5、结婚:新婚夫妇在结婚当天会受赠大量礼品,心急的亲友会送来小孩用的物品和玩具,以表达对新人「早生贵子」的祝愿。其中的布猴和布虎是最常见的;1对雌雄布猴的作用是男女婚配的暗示。其他如面塑(面花)等更是少不了的装饰。

6、丧葬:早在史前时代的原始墓葬中,已有用玩具陪葬的习俗。后来演变为葬礼上,人们送来面塑(北方)和纸扎人,这是为「喜丧」之家准备的东西,山西至今仍有为寿终之人在棺材中放置纸泥制作的「寿星公、寿星母」偶人的习俗。如果某人是暴毙而亡,则要请戏班演皮影戏为其招魂。

7、人的1生,孩提时代是使用玩具的主要时期,玩具也主要是为孩子们制作的,但这些出自成人之手的玩具,也陪伴了成人和老人。 民间玩具之3:日常生活游戏娱乐玩具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孩子们的生活,玩具无处不在。游戏活动是展现玩具的作用和风采之处。各地均盛行的体育活动如来源於古代的蹴鞠 —— 足球、踢毽、跳绳,还有小孩子玩的「过家家」(1种模仿成人生产和劳动的游戏,由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骑竹马」(以竹竿为马,骑於胯下的小儿游戏,成语「青梅竹马」即形容两小无猜的友情)、「乞巧节」(每年7夕是传统的「女儿节」,小女孩要拜月,听大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乞求自己能像织女1样的手巧)、「丢手绢」、玩「嘎拉哈」(即「羊拐」—— 羊关节骨)、「跳皮筋」、「拼7巧板」、「玩打仗」(小男孩模仿战斗的集体游戏,小兵器是这种游戏的主要道具)、跳格子(也叫跳房子)、荡秋千等等都是民间玩具使用的场合。 日常的家居生活也是玩具陈设之地,人们从庙会上买来的各种玩具摆放在家中——泥塑和陶瓷神像、大阿哥、栓来的娃娃都被供奉在正厅之位。墙上贴著年画《升官图》,老人们还在玩著古老的「水浒叶子戏」 (以水浒人物作装饰图案的纸牌游戏)和连环玩具,这1切仿佛是1首悠然自得的田园牧歌。

相似内容
更多>